我看選後的檢討

 

在這次的總統大選結果及敗選者的選後宣言,讓我們清楚的看到臺灣人的理性參政與理性選擇,這是民主的最大資產,也是民主的可貴之處。我從選前一直關心到選後,期間我也看到幾個參選者的不利點,願提出個人的看法,以資有意者的參考。

第一個失策是,某候選人提出讓原住民自治的競選承諾。這有幾個面相,其一即參選者所求只是成為部分族群的國家元首而不是全民總統,其二以臺灣這麼小的疆域如此的訴求是否得當。這也讓我有幾個疑惑:臺灣原住民沒有參政權嗎?為何一個國家元首的參選人會以此為競選承諾?又如果自治之後的建設經費是原住民族自籌呢?還是依然臺灣全民提供資源呢?

在部分的臺灣史著作中,我看到偏緑的作者一直在強調漢人的移入排擠到原住民的生存空間。但是以我的年齡及20餘年的歷史認知,我所看到的是:自漢武以來兩岸即有意識的建立關係,至清朝雖領有臺灣2百多年,但始終只是局部的經營,直到清領末期因著外人的覬覦,才規劃較全面的建設藍圖。但臺灣的歷史腳步則轉入日本的殖民時期,此對於民族尊嚴是受損的,但也不是全然無濟,最大的是衛生成效,掃除瘴癘之氣及原住民的劣習。其後經先總統蔣公的8年抗戰,終將政權轉回華人的治理,但為時不長即經歷228事件及兩岸分治。我曾思考為何兩岸會再分治,最後我認為:兩岸分治是為了加速臺灣的經營與建設。又為何是蔣公來臺?以臺灣之疆域,若非大有能者,實難敵大疆域者的侵奪。而在野黨的成立,則是為促進臺灣的民主發展。但我也看到政治人物的衝撞抹黑作為,已造成臺灣人倫道德在流失。因此,建議在野者依然得理性訴求才有重拾執政權的可能。

一個地域的開發,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口够多,也是經濟得以發展的主要因素,因此,漢人的加入對臺灣原住民應是祝福不是咒詛。這由華夏文明的形成也可證知,它不是單一族群的文明,而是多族群的融合。換言之,人類文明得以繁榮發展的要因,在於多元的交流融合。

另一個我看到的不妥行徑是,總統參選人出國訪問時即當慎行,應帶著自己國家的國旗同行,進行兩國友誼交流時得以宣示自己國家的主權獨立。吾人需知,只有對方國度的國旗,其意義是臣屬之意,身為國家元首者不能不知。當華人以上國自居時,是西方人破除華人這種觀點,每一個國家都是平等的,不因疆域的大小。現在他們反傾銷,我們豈可不據理力爭,這有失國家元首的職責,也是國家元首當謹言慎行的要因。

禮是規矩,也是天道,它雖會因時而異,但禮制絕不可能完全廢除。期望制禮作樂的華人,不能妄自菲薄。放眼現今的亞洲,國家經營的比我們順當的都是以天道為基底者。天道禮制為何?四維八德而已。(2012. 2.5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民主 政治
    全站熱搜

    培齊在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